每個人都渴求被愛,但愛是甚麼?電影以「母親」為主題,表面看似是一部淺白易懂的家庭通俗劇,內裡卻其實顛覆了傳統的家庭結構,赤裸裸、坦蕩蕩地述說愛的本質。16歳叛逆少女來春的家庭,猶如母系社會︰父親是個入贅女婿(男人嫁入女家),大媽才是一家之主,但為了傳宗接代,竟接受丈夫納妾,而來春正是二媽所出。家裡還有外公、妹妹、弟弟和一個自閉叔叔,一家七口經常劍拔弩張。來春本想逃離家庭,卻意外懷孕,被男友拋棄,反而成就契機,讓她感受家人關愛。家庭是學習愛與被愛的地方,來春如何領悟得到?張作驥二度反省「親情」,娓娓道出三個現代台灣女性的愛恨、兩難、妥協與委曲……對於人情世故的掌握,入木三分。三位女主角皆首度演出,表現亮眼,教人喜出望外。2010年破紀錄獲金馬獎14項提名,勇奪最佳劇情片、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周冠威)
艺鵠主席;獨立藝文工作者。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17.8 │20:00 │ BC)
《車正在追》是張作驥為台灣公共電視「文學劇場」拍攝的一部五集客家語電視劇。故事主角是四名在竹東鎮成長的少年:捲毛、小偉、胖胖和老鼠。他們是天天黏在一起遊蕩的死黨,共同樂趣是看水壩放水、打撞球、麻將、在竹東街頭/廟邊閒晃,以消磨當兵前的無聊時光。小偉的姊姊未婚懷孕,父母斥責不已,但小偉卻只希望她早點出嫁,好接手她的小金龜車……然後,在猛然的一剎那,四人才驚覺無知、幼稚、荒唐的日子過後,一個人生階段就這樣完成了,而另一個階段已無聲地降臨。張作驥打破一貫電視劇的風格,透過無休止的徒步奔跑或在摩托車上飛馳的畫面、長達數分鐘的單鏡頭和遠景、瑣碎重複的日常活動,為作品賦予豐富的生活實感與質感。張藝(《忠仔》、《黑暗之光》、《美麗時光》、《一個複雜故事》)的配樂,繼續給人物注入跳躍的脈搏與生命力。(舒琪)
安娜,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影評文章散見於《信報》、《明報》、《香港01》等。現職錄映太奇典藏經理。
陳淦熙,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主修編劇;現為自由電影工作者。作品《若男》獲2015鮮浪潮國際短片展鮮浪潮大獎及第二十二屆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公開組)特別表揚;現正拍攝香港電台外判劇《獅子山下2018》。
*設映後談,張作驥導演將現臨現場現身說法;國、粵語主講
忠仔被母親送去練「八家將」(台灣民間信仰中的「藝陣」,在祭祀時護衛主神出巡),但散漫的他沒有學好功夫,日子都在吆喝與打鬥中度過,一事無成。忠仔的家不但貧窮、父母離異,還有暴力與亂倫的傷痕。在支離破碎的人倫關係裡,忠仔帶著難以排解的絕望與憤怒,在海邊小鎮底層掙扎求生。張作驥沿襲侯孝賢遠距靜止長鏡頭的拍攝風格,在克制的鏡頭下如實鋪展忠仔與他的世界,流露出迷人豐富的生活質感與堅韌活力。1993年他執導長片《暗夜槍聲》,製片強行刪剪影片,結果雙方不歡而散。事件令他明白到獨立製作、保有創作自主的重要性,《忠仔》就是他秉持不畏艱難的創作理念的初嘗試。電影質樸情真,對途窮的小人物充滿關懷,卻不溺於哀傷。張作驥往後作品的重要主題(愛恨交纏的父子/母子關係、寧靜的海、黑道暴力),在《忠仔》已露端倪,並先聲奪人。(安娜)
馮慶強,香港跨媒體創作人,從事漫畫、廣告及電影製作,曾任特效設計、動畫指導、美術指導等崗位,亦為《獅子山下》之《巨龍》(2013)、《一二》(2016)、《郎如春日風》(2017)等導演。現為電影文化中心(香港)董事局成員、香港粵語片研究會會長及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客席講師。
*設映後談,張作驥導演將現臨現場現身說法;國、粵語主講
(25.8 │ 17:35 │ BC)
暫別早期作品的剛烈、灰暗與暴力,張作驥開展了「親情三部曲」的第一章。影片結集十封獻給父親的電影情書,建構出十個階級和性格各異的父親形象,表達對父親多年愛護的感激之情。本片的十個短篇故事悲喜交集、五味紛陳,並以溫柔抒情的鍵琴音樂貫串,牽引段段親情。不論是〈阿爸的手錶〉中的貧苦小人物,抑或是〈心願〉裡的黑幫生意人,父親對子女的感情都一樣真摯。影片簡潔淺白,畫面卻別具詩意,呈現出一份鮮有的坦率情感表白:兒子在手腕上畫手錶,凝住了父親抱著他的時間;兒子目送衣衫襤褸的父親背影,終於明白爸爸為了滿足子女而甘願付出所有的宏願;父親不顧死活跳進大海拯救兒女,浮沉於一片汪洋的紅色身影……每個情節都情感豐溢,彷彿要藉著電影,在爸爸耳邊毫無保留地說句:「謝謝你」。2009 年香港亞洲電影節「影迷別注」觀摩單元及台北電影節閉幕片。(談晉霖)
任俠,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主修導演;憑短片《螻蟻》獲第十一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最佳導演及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公開組)金獎。先後與陳果、陳可辛合作;現為劉德華旗下「夢造者」合約導演及創作部主管。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27.8 │ 19:45 │BC)
色彩斑斕的熱帶魚,任憑生命力再強頑,始終無法脫離魚缸的囚困--《美麗時光》訴說的,正正就是與此相近的一種生存狀態。小偉和阿傑是在同一條客家眷村長大的表兄弟,小偉視李小龍為偶像,阿傑則醉心魔術。惜村中生活與台北都市幾乎完全脫節,二人被迫加入黑道,因而招惹殺身之禍。小偉的雙胞胎姊姊小敏,則罹患癌症,已屆末期,終日坐在家中魚缸前惦記昔日的男人。三名青年,各自面對生命的桎梏,卻沒丁點兒自怨自艾,不甘向命運屈服。一如貫穿全片的結他旋律,千迴百轉的,教人哀怨斷腸,卻不失亢奮。張作驥將眷村特殊且不為人知的地理風貌、階級位置,與人物的卑微處境結合得天衣無縫。片尾的處理,甚至比前二作(《忠仔》和《黑暗之光》)更魔幻,更教人刻骨銘記。本片在2002年的金馬獎奪得最佳劇情片,雖最佳導演獎座敗給陳果,但毫無疑問,張的《美麗時光》絕對可以與陳果的《香港製造》互相輝映。(陳力行)
賴恩慈,電影及劇場工作者、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及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講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電影)得主。作品《1+1》獲2010鮮浪潮國際短片展鮮浪潮大獎及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公開組)金奬;長片《N+N》(2014)入選香港亞洲電影節等。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18.8 │ 17:30 │ BC)
張作驥首次放下成人題材的破格之作,一部清新溫柔的兒童小品,盡顯他駕馭素人演員的大能。兩個月的訓練和拍攝,27名小學生真實自然得猶如紀錄片,演出令人驚嘆。本片是張氏繼《爸…你好嗎?》及《當愛來的時候》後,「親情三部曲」的最終章。以親生兒子作為藍本,敍述與平板電腦為伴的孤獨男孩,因父母鬧離婚而被迫到鄉間度暑假的故事。面對管教嚴苛的獨居爺爺,他難以融入鄉間孩童的生活,終日鬱鬱寡歡,生人勿近,對山水又無感,好不容易才找到個朋友,怎料卻遇上一場意外,換來一次生命的覺醒。男孩頃刻成長,與自己的情感坦誠接軌。影片童趣盎然,既有引人發笑的幽默,亦不失教人深思的意象——石頭畫像、螳螂傳情、颱風來襲、湖泊喻心田……宛若一封詩意滿溢的家書,懇切動人。(周冠威)
陳智廷博士,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研究助理教授;台大外文系畢業,香港大學音樂學博士,專攻華語電影音樂與聲音。博士論文將「治外法權」、「音樂交換」等概念理論化,從王家衛《花樣年華》出發,連結上海及香港歌唱/歌舞片,獲香港大學2015-16年度李嘉誠獎。
*設映後談,國語主講 (22.8 │ 19:45 │ MM)
本片是90年代芸芸第二波「台灣新電影」中最被忽略的作品。康宜是一名正值二九年華、活力充沛的高中女生。除了戀愛帶來的煩惱,家中處境亦經常教她不快:父親和後母都是盲人按摩師,弟弟則輕度智障,還有老邁的阿公。一天,被軍校退訓的外省人阿平成為康宜的鄰居,二人迅速發展成為情侶。影片聚焦在二人的關係上,並透過他們的家庭與所身處的社群,反映出社會經濟與國族歷史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讓觀眾更深切體會到這對青春兒女真正背負著的重擔。影片的主要背景是基隆港——比侯孝賢的《千禧曼波》更早於基隆高砂橋取景,張作驥充分而巧妙地利用當地地方特色(漁船走私與幫派鬥爭),以豐富故事脈絡。張展的精準攝影,亦繼《忠仔》後再下一城。鏡頭時而蘊藉纏綿,令人有種不能言喻的鬱悶;時而爽快俐落,在電光火石間捕捉角色的躁動與憤怒。本片榮獲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櫻花大獎;第36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評審團特別獎三大獎項。(陳力行)
吳俊雄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專長流行文化及香港社會研究;近年主力「黃霑書房」計劃。著作包括《此時此處許冠傑》、Policies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ng Kong Film Industry(與陳文、馮應謙合作)、《普普香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1-2010》(張志偉、曾仲堅合編)。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18.8 │ 15:30 │ BC)
經歷三年牢獄,一哲回到漁港南方澳,發現以往的羈絆從未消散:對拋棄家庭到日本混江湖的父親的恨、對沉默而極度壓抑的弟弟的愛、對離世的母親的綿綿思念……而世仇幫派之間冤冤相報,讓一哲無可選擇地在更多的殺戮漩渦中繼續下沉。《美麗時光》發表之後五年,張作驥幾經挫折,終於交出了《蝴蝶》。電影上映時票房慘淡,評論亦普遍認為它不及前作完整,聲勢上很快就給同期的新銳作品如《海角七號》、《九降風》等比下去。然而回頭再看,《蝴蝶》不但秉承張作驥一貫凜冽的寫實色彩、魔幻似的想像力和喃喃低語,更大膽地採用一種有別於過往的細碎敘事方式(字幕卡將情節分成多個段落);而箇中歇斯底里的悲憤,以及對於家族之間欲斷難斷的愛與痛的描寫,深刻程度更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蝴蝶》之後,張的創作路線出現了顯著改變,故影片可說是他導演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總結。本片獲200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及金馬影展選為開幕電影。(安娜)
方太初,文化工作者,曾任時尚及設計網媒《一物》總監、「詩歌生活節」策展人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策劃總監。著作有《浮世物哀》、《衣飾無憂》等,探討衣著文化與時代的關係。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19.8 │ 17:25 │ BC)
母愛,是愛恨交纏的蜘蛛網、是引渡悲劇的魂結。愛上啞巴援交女的弟弟老鼠、自殺不遂的同志哥哥上禾、被舊愛新歡情緒勒索的舞男好友仁碩,三個失落母愛的男子,同居於台北一間簡陋居所,各有所愛卻互相依存,甘願獻上血液與精液,徘徊弱勢邊緣掙扎求愛。影片充斥遭人唾棄的低等動物︰老鼠、螞蟻、蛆蟲、臭魚、腐屍……但統統都巧妙地緊扣人物的愛慾變化。將醜陋噁心化為美得教人心悸的影像詩,是張作驥別樹一格、創意非凡的本色。電影呈現小人物的暴力兇殘,卻不沉溺於人性陰暗,反而處處流露強烈的悲憫,彰顯出頑強堅韌的生命力。自由奔放的跳序剪接、躁動焦慮的手提攝影、演員帶醉的真情演出,迸發出情緒澎湃的觀影經驗,像一把力度猛烈的利刄,狠狠地刺中你我的情感要害,痛入心脾,可說是張作驥風格臻至化境的藝術傑作。本片獲2015年柏林影展勝利柱獎;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及其他五項大獎;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剪輯。(周冠威)
舒琪,導演、監製、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前院長;執導作品包括《虎度門》(1996)、《基佬40》(1997)和《海濱薄夢》(2014,短片)等,最新編劇及監製電影《翠絲》;並先後創立「創造社」(電影發行)、壹角度書店和香港粵語片研究會。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23.8 │ 19:45 │ MM)
《10+10》短片集之一,亦是歷史長片《敵人‧1949》的前導作品。短片描寫一名小女生在1949年金門「古寧頭戰役」的砲火下,見證著國共兩軍交戰的慘烈情景。目擊了死亡,對應著新生,因而成長。 (舒琪)
周冠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碩士,曾編導多齣短片,包括ifva得獎作品《樓上傳來的歌聲》。首部劇情長片《一個複雜故事》(2013)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2014年榮獲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2015年聯合導演《十年》(執導〈自焚者〉),榮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馨儀是個內心敏感的護士,遭父親背棄、受母親埋怨,哥哥又漠不關心,和男友之間的愛情亦面臨考驗……全片在九份與金瓜石拍攝,是張作驥向經典作《悲情城市》致敬的短片(他是《悲》片的副導演)。《醉‧生夢死》的母親呂雪鳳主演。(舒琪)
周冠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碩士,曾編導多齣短片,包括ifva得獎作品《樓上傳來的歌聲》。首部劇情長片《一個複雜故事》(2013)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2014年榮獲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2015年聯合導演《十年》(執導〈自焚者〉),榮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張作驥在獄中與完全沒有電影或創作經驗的牢友的共同創作,但成績斐然。故事講述八名刑期加起來超過100年的重犯,生命竟在這天被一名訪客所觸動……本片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舒琪)
周冠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碩士,曾編導多齣短片,包括ifva得獎作品《樓上傳來的歌聲》。首部劇情長片《一個複雜故事》(2013)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2014年榮獲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2015年聯合導演《十年》(執導〈自焚者〉),榮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設映後談,粵語主講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