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搭棚大師

Prev Media
Next Media

少林搭棚大師

《少林三十六房》的成功(本地票房接近300萬,踞全年賣座排行榜第5名,並行銷歐美各地),促成了這部續集的誕生。但劉家良堅拒重複上集的模式,是以主線雖仍是寫男主角劉家輝決心要上少林寺學藝,但影片的風格卻刻意從上集的熱血沉鬱,改成輕鬆的喜劇(連生猛的小侯也被有點大材小用地套上了假牙,負責從前專門由鄭康業擔演的sidekick腳色)。先是《三十六房》中極權血洗學堂的第一幕,被資本家(王龍威演的染布坊老闆)勾結滿人的「滿清十棍」、欺壓及剝削工人的情節取代了;劉家輝演的周仁傑不再是《三》裡的學生,而是接近《神打》裡的汪禹:都是靠假冒身份(少林寺高僧)及行騙(賣假藥)來混飯吃的小子(劉的演出意外地可愛)。第二幕的學藝,則從一房又一房的訓練,變成單純通過搭棚的過程、加上略帶蕪雜的仿效與自學完成。這部分雖然缺乏了上集的蔚為奇觀,但卻透過對搭棚這項民間藝術的細微觀察與演化,進一步發揮了劉家良電影一貫「靈感與創意來自草根日常」的特色,三德和尚的角色(改由京柱扮演)也承襲了上集「把(少林)武術用於匡護正義」的理念。第三幕:周仁傑如何把從搭棚悟出來的真功夫,一一應用在克服「滿清十棍」與王老闆的實戰身上,更是劉家良的拿手好戲。凶而不狠、辛而不辣的處理也貫徹了電影的輕巧風格。結果公映時比《少林三十六房》票房更高(363萬),也可算是「任務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