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片名以為是悲壯革命烈士片?那就誤會大了,「孫中山」是個銅像,「行動代號」是兩群中學生的非法勾當。兩個孩子,一個沒錢交班費,一個沒錢交畢業旅行費,各自策劃偷運學校銅像變賣賺錢,兩批人馬狹路相逢,行動之前先比一下誰人最窮,誰有資格當小偷。美少女面具與鋼鐵國父共冶一爐,張孝全、李千娜、張書豪亮麗客串,《藍色大門》導演易智言夥拍《囧男孩》監製李烈,在街頭發掘素人少年演員,不賣文藝小清新,而是劍指台灣世襲貧窮的沉重議題,以青春喜劇吶喊出當下社會的無聲憤怒。
1959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後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電視、電影製作碩士課程。返台後分別擔任製片企劃、大學講師及廣告導演等工作。1996年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寂寞芳心俱樂部》入圍多鹿特丹等多個影展。2002年作品《藍色大門》曾於康城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展示,獲斯洛伐克影展「最佳導演獎」,並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於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最佳亞洲電影」提名,被譽為2000年代台灣最具代表性電影之一。2014年憑《行動代號:孫中山》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並入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1996-《寂寞芳心俱樂部》
2002-《藍色大門》
2005-《關於愛》台北篇
2014-《行動代號:孫中山》
當社會運動成為日常風景,一群紀錄片工作者兩年來一直拍攝香港社運,懷疑一個神秘組織暗中控制天氣,企圖製造惡劣天氣減低市民參與遊行意欲。究竟是天有不測之風雲,還是神秘組織隻手遮天?導演陳梓桓畢業於城大政策及行政學系,透過影像記錄社運點滴。
空白的顏色是什麼?三十多歲的阿陶從台灣回到兒時生活過的香港,為婆婆安排身後事。在這短期居留的老地方,他遇上一個個熟悉的陌生人,勾起幕幕兒時回憶,期盼為他空白停滯的人生帶來轉變。
岩井Remu,映像/劇場創作者。創作以劇場化表演、舞蹈元素、訪談、自反性概念及富音樂感的實驗剪接為主要創作特式。作品包括:舞蹈x錄像《10夜》、實驗短片《我(看著你看著我)∞》及《查無此地》等。
程式自殺,是擺脫系統控制的方法。系統執行員Alpha負責對自殺程式H237進行實驗,不斷重置自殺情景,收集數據,以修補系統漏洞。H237欲離開反覆自殺的絕望世界,脅持 Alpha逃走,卻被其他執行員迫入死巷。H237 的犧牲令Alpha 深感內疚,亦令他走上了不歸之路。
美麗的銀河穿越夏季大三角,三個年輕男女,在盛夏聽到了來自星空的迴響。一對喜愛觀星的同志戀人,Louis敢於出櫃,Roy卻猶豫不決,遲遲未肯公開關係。此時Nana介入,原來她一直暗戀Roy,令他與Louis關係更形緊張。三人恰如被銀河分隔的星宿,既糾纏又遙遙相距。
吳美瑜自小喜歡戲劇,因而對微電影的拍攝也產生興趣,曾參與Now TV 102觀星台「優拍優SEEN」短片拍攝企劃及Q嘜優質微電影創作大賞等。
Totoru失蹤了!掛在琪琪工作室牆上的Totoru突然不見了。三個青梅竹馬的年輕人,曾經因為「宮崎先生」的畫作,一起立志成為畫家,可是現實逼人,夢想永遠只是夢,友誼亦不如從前。Totoru的消失,促使他們三人再遇,當風起了,他們是否能尋回屬於他們的Totoru?
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Antoine泡盡舞會裡所有女生,卻是愈快樂愈空虛。決定停用超能力的那天,他終於遇上真命天女,嚐盡平凡人的甘甜。片名取經自新浪潮祖師爺高達的《斷了氣》,憑藉法式浪漫與頹廢,入圍第41屆學生奧斯卡獎。
Johann Dulat 2012年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路易‧盧密耶學院,正繼續寫作電影劇本,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導演。
十九歲的父親帶著半歲大的兒子瞎混、打架和找工。男人的尊嚴、為人父親的責任,在迷惘而憤怒的少年體內互相拉扯。有如陽光般的無辜稚子,是包袱還是救贖?演活迷失爸爸的男主角囊括多項德國獨立影展的最佳演員獎。
Barbara Ott 1983年生於德國的蒂申羅伊特郡,2003年曾於幾個電影製作中當實習,並在德國各電視和戲劇電影作品中擔任自由業助理導演和佈景員,及後於2004-2006年出國。2006-2013年於巴登-符騰堡邦電影學院修讀導演及電影,並以《邊青爸爸》為畢業作品。現在於柏林生活及工作,是位自由業編劇及導演。
激情與暴力只是一線之差。一對舞台劇演員情侶,在如夢似幻的劇場內外,上演一幕幕緊纏窒息的愛。戲外戲內的界線逐漸模糊,虛空的眼神,偶爾的慢鏡,只有在聲畫俱滅的鏡頭以外,才可表現真正的渴求。
Zeno Graton 1990年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於布魯塞爾的INSAS學習攝影,五年級時受訓於導演系。現職劇場錄像攝影師及視頻、網絡和短片的攝影指導。
鄉村老婦百歲大壽,連電視台也來採訪她的長生秘訣,說明她老當益壯,生活自理不求人。然而在熱鬧壽宴來臨的前夕,她只是一個獨守在家等待兒子的老婦。在母慈子孝的背後,積雪一樣的問題隨時塌下。
Pavol Čižmár 1992年生於斯洛伐克的波瓦卡‧比斯特里察。於比特恰讀高中時與友人成立電影俱樂部,從中發現自己對電影行業的熱情。2010年高中畢業後,被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演藝學院的導演課程取錄,現正是該校的四年級生。
將要回鄉的異國女青年,偶爾與輪椅上的失智老婆婆共處一天。年輕的肉體與衰敗的身軀,卻同樣脫不開生老病死的人生桎梏。一老一嫩交換身份,以另一個角度凝視眼前路。本片獲提名第41屆學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Katarina Morano 1988年生於斯洛文尼亞的克拉尼,2010年起於斯洛文尼亞的盧比安納戲劇、廣播、電影及電視學院修讀電影及電視導演。
十五分鐘令你會心微笑的黑色喜劇。距離奧地利邊境一公里,德國巡邏隊的急躁年輕警員與悠閒溫吞老差骨,正收工趕回家看德國大戰奧地利球賽,卻在森林遇著上吊自殺的屍體。為了睇波,他們可以去到幾盡?
Peter Baumann 1978年生於德國慕尼黑。2001年赴愛丁堡修讀攝影、電影和影像學課程;2005年移居柏林為若干電影、電視和廣告製作擔任自由業副導演,並編寫及導演了幾齣短片,及後於德國Filmarche修讀導演學系。2010年被英國Northern Film School的電影碩士課程取錄。
療養院男護士Tibo每日看著衰老之軀活著等死,直到這天他要陪伴全院最不受歡迎的男病人Franz安樂死。不能從生命讀取意義的年輕人與自決人生最後直路的老病人,在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悶面前,無法直視死亡也無法走得安寧。
Deben Van Dam 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RITS藝術學院,現職自由業編劇及導演。目前正於世界各地的電影節宣傳他的電影短片。
小男孩要當男子漢,偷拿爸爸的獵槍闖進森林,卻開了不應開的一槍。害怕壞事被識穿的懦弱、面對自己懦弱的誠實,稚子在掙扎中變成大人。動物的悲鳴、小孩的哭音、空曠的槍聲,十二分鐘緊追人性的心理轉折。
Magdalena Lauritsch 1988年生於奧地利的格蘭河畔/聖法伊特,2006年高中畢業後,於維也納的製作公司coop99擔任製作助理數月,2007年起於維也納電影學業修讀攝影及導演。
未來世界科技突破,只要在後頸植入電子蟋蟀,系統將會「提點」你遵從正確的飲食作息,完美生活唾手可得。一個蟋蟀修理師遇上一個系統失靈的自閉兒與一個精神分裂的老頭,一切規律開始崩壞瓦解。二十分鐘劇情把虛實交錯玩得淋漓盡致,橫掃多個電影節獎項。
Arthur Môlard是位26歲的法國導演,於巴黎3iS修讀電影。《蟋蟀芯片》是他的首部短片,亦是一部學生電影。
故事發生於小鎮社區的交響樂團。少男情懷總是詩?這個17歲少年偏偏有女不泡,卻去偷戀中佬牧師。每日跟隨牧師打打鼓、踢踢波、洗洗車,然而青春總是伴隨著迷惘、焦躁和反叛,這個不能說的秘密可以如何告解?
Filippo Demarchi 1988年生於瑞士蘇黎世,於提契諾州長大。18歲時移居巴黎並於法國自由電影學院接受助理導演訓練,2013年畢業於洛桑的ECAL電影課程。他與洛迦諾電影節及貝林佐納的卡斯塔里那利亞青年電影節緊密合作,現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INSAS攻讀編劇碩士課程。
兩個病入膏肓的青年同住一間病房,一起渡過身體衰敗的最後日子。床位靠窗的青年講述窗外的風光,另一個青年只能幻想外面的世界,將喉管藥丸針筒轉換成陽光泥土微風。某晚一念之差,青年發現追求一時慰藉原來要付上殘酷代價。
Johanna Stentorp 1990年出生,於瑞典的馬爾默長大。高中畢業前已與瑞典作家群共同出版短篇小說集,並獲多項獎學金。獎學金帶領她赴紐約市,並於製作公司Engel Entertainment實習。2012/2013年於歐洲電影學院修讀編劇、製作、剪接和導演課程。
曾經風光的女演員踏入暮年,終於等到重返大銀幕的機會。試鏡前夕,年邁軀體偏偏不爭氣,與同行老伴的積怨也被翻上水面。女演員的傲氣、對蒼老的恐懼,由猶太裔以色列老戲骨專業演繹。獲第41屆學生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銀獎。
Hadas Ayalon 1978年生於以色列,於特拉維夫大學電影系取得學士學位,現正於該校攻讀碩士課程。以往曾於特拉維夫任職電影剪接師,現正導演一齣50分鐘的紀錄片及撰寫她的首部長片。
火車站裡兩個孩子,一個腳踏破爛的舊拖鞋,一個穿著閃亮的新皮鞋,窮小孩的艷羨目光,反映了貧富懸殊的殘酷現實。短短六分鐘內兩個孩子無聲交流,由埃及導演轉化聖雄甘地的著名軼事。
Sarah Rozik是位21歲的埃及導演,2009年於開羅音樂學院完成音樂文憑。其後她於開羅專上電影學院導演系修讀電影。
牧羊人老父為拯救得罪軍人的兒子而四出籌賄款,剛巧遇上逃脫軍營的士兵。供出士兵下落就能獲得獎金,老父天人交戰。在強權壓頂的不自由國度,小人物連維持基本良知也得冒生命代價。荒涼的高加索平原與老人剛毅的臉,交織出雞蛋被高牆壓碎的悲歌。
Artur Mamedov生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他曾就讀於烏拉國立法律學院及聖彼得堡管理與法律學院的諾夫哥羅德分部。2013年從VGIK(V. Abdrashitov和A. Sirenko工作室)畢業。
身為戰士的Reza以伊斯蘭之名,慷慨陳詞鼓動同胞,帶領別家兒子上陣殺敵。然而身為人父的他看到13歲兒子加入少年軍團,在說服兒子放棄犧牲的同時,亦挑戰自己根深柢固的戰鬥信念。在真主與兒子之間,Reza被逼向天發出怒吼。
Nima Mohaghegh於伊朗成長。他滿腦子充滿故事,但不知如何轉化到銀幕上。直到他十歲那年隨父母逃亡到荷蘭,處於能夠訴說故事的國度,他的夢想終於實現。透過鹿特丹圖形語法學校,他轉到荷蘭電影學院。他希望藉短片和廣告片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
負責駕車護送應召女郎到嫖客手上,司機Alex一直默默注視Lulu,看她打扮得花枝招展,看她被弄至傷痕累累。危機四伏的夜裡,鐵漢的柔情在公路上發酵,迷戀與挫折、衝動與壓抑,於窄窄的車廂內上演一齣男女攻防心理戰。
Jonas Grum生於1981年,於丹麥哥本哈根長大。青年時期曾渴望成為海洋生物學家或建築師,但約16歲時卻深深愛上了戲劇和電影。他學習導演、演技及攝影,2013年畢業於丹麥電影學院。
1999年之夏,13歲的未熟少女遇上與隔壁女人偷情的輕浮小夥子,也目睹年邁姥姥身體逐步萎缩的過程。愛情的生機與衰老的陰影在女孩的生活中輪流交替,成長伴隨著的,是失去與死亡。導演憑此片獲第11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新銳女導演獎。
韓帥,2008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導演(影視編導)專業。2010年拍攝短片《蘇麗珂》獲第六屆中央戲劇學院學生短片影像展最佳編劇獎。2011年長片劇本《漢南夏日》入選廣電總局電影青年優秀劇本扶持計畫,同年創作短片《恐怖分子》獲第五屆韓國公州申相玉青年電影節優秀亞洲短片獎。
誰說聽障人士就只能過著單調生活?巴西男子Rodrigo即使耳不能聽,卻與常人一樣生活耍樂,於工廠安裝汽車音響,音樂細胞仍是天生躍動。此作是ArtAids Foundation項目裡的其中一齣短片,以藝術對抗愛滋病,鏡頭不帶評論,只從旁紀錄主角生活的聲音與色彩,客觀而動人。
Gabriel Mascaro生於1983年,於巴西勒西腓居住,於巴西伯南布哥州聯邦大學修讀社會傳播。2004-2011年成為SIMIO Filmes共同體的成員,最近更獲兩個視覺藝術駐場獎項。他的電影被國際電影節及博物館放映,作品亦受到電影雜誌的評論。目前正製作首部劇情片。
無所事事的兩位哥兒們被舊友召去沙灘賣雪糕。好兄弟變成競爭對手,本應為爭營業額而互相鬥法,卻被「市場的無形之手」拉回同一陣線。以德國式黑色幽默演繹經濟學家哈羅德‧霍特林1929年提出的空間競爭理論。
Markus Mischkowski及Kai Maria Steinkühler出生於德國科隆。默茲格斯基修讀語言學,施泰因卻拿修讀埃及和非洲研究。他們曾共同寫作及導演多部短片,正式長片《Weisse Ritter》將於2015年推出。
夜幕下的澳門燈光璀璨,浮華之下、鉛華以外卻尚有尋常百姓家。三輪車伕家窮兼逢拆遷,欲到賭場放手一博卻遇上搵食車被竊,追賊巧碰神秘人身懷巨款要車伕送他到一個秘密基地,側寫現實社會之貧富懸殊,2014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參展作品。
Maxim Bessmertny出生於蘇聯的海參崴,1993年移居澳門,曾於泰國和英國留學,現將於新加坡完成藝術碩士學位。他於最奇特之地尋找創作靈感,透過新舊電影製作形式,不斷進行各種探索和實驗,製作出挑戰世俗成見的創意作品。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