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三個字就是殘酷美學的代名詞,片名《聖殤》指涉聖母懷抱死去基督的意象,這正是一個母親慟子的故事。灰暗破落的工廠廢城,作為收數人的男主角遇上無力還錢的債仔,即把他們輾斷手弄斷腳,以獲保險金填債。某日一名中年婦女自稱是拋棄了他的母親,動搖了孤獨冷血的他,虛構的親情卻原來潛藏最自虐的終極復仇。帶有亂倫色彩的情慾場面觸碰道德禁忌,母與子在溫柔與暴烈之間掙扎交戰,赤裸直接的血腥暴力無聲控訴資本主義的黑暗面,向人性發出最有力的詰問。用十天拍出的超低成本製作,成為首部奪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韓國電影。
金基德,1960年生於南韓, 20歲時自願加入海軍陸戰隊,5年後進入總會神學校神學院就讀,曾於法國巴黎學習繪畫,並且靠賣畫謀生,後來回到韓國開始學習創作電影劇本。2004年,憑着《慾海慈航》奪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銀熊獎,並於同年的威尼斯影展憑《感官樂園》榮獲最佳導演銀獅獎,一舉成為國際名導。2011年,時隔三年推出以自傳形式拍攝的紀錄片《阿里郎》,在康城電影節上獲得「一種關注」大奬,讓他成為第一位囊括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榮譽的韓國導演。2012年憑《聖殤》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是首部獲得最高殊榮的韓國電影。
1996 《鱷魚藏屍日記》
1997 《野獸之都》
1998 《情色屋簷下》
2000 《漂流慾室》
2000 《虛擬復仇事件》
2001 《打回頭的情書》
2002 《爛泥情人》
2002 《海岸線》
2003 《春來又春去》
2004 《慾海慈航》
2004 《感官情人》
2005 《情慾穿心箭》
2006 《慾望的謊容》
2007 《呼吸》
2008 《悲夢》
2011 《阿里郎》
2011 《阿門》
2012 《聖殤》
2013 《切夫之痛》
長鏡頭拉開片場的殘酷現實,柏橋夢想成為出色演員,恰如劉青雲在《我要成名》裡飾演的潘家輝,對演戲抱著滿腔熱誠,卻懷才不遇。有天機會來了,副導找他演末期癌症病人。為求以方法演技投入角色,他竟裝病參加病友分享會,遇上了心悅,讓她誤以為同病相憐,然而美麗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陳健朗生於香港,是一個喜愛電影、特別是本土電影的小伙子。雖然知道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是要走一段既漫長又艱辛的路,但深信只要不放棄、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是會成功的。
故事簡介:
鏡頭的凝視下,三個困在房子裡的人,正上演一齣人生荒誕劇。阿花欲離開伴侶阿政,竟狠下毒手,跟情人阿俊策劃浴室情殺案。阿政遇襲瀕死,又甦醒過來,但失去記憶和說話能力,需要阿花與阿俊輪流照料。阿政更似在默默監視一切,令行兇者寢食不安。電視聲浪就成了這段荒誕生活的最佳配樂。
導演簡介:
李啟浩,2011年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主修媒體藝術。畢業作品《這裡,這裡》獲選為第十七屆ifva比賽公開組入圍作品;同年,亦於鮮浪潮2011短片競賽,憑《羊》獲得學生組最佳電影,此短片更入選2012台灣南方影展「南方特選」及第七屆波蘭五味電影節,並入圍第十八屆ifva比賽公開組。他於2012年亦憑著執導之作《Shit Happening》,得到第三屆波蘭Ars獨立國際電影節的邀請,前往當地觀摩及分享。
故事簡介:
在跌打館打工的有流,有天替人療傷,突然看見異象,不知該對誰傾訴。喜歡獨自生活的浮金,樂得自在,卻渴望爬出安穩世界。過著夢想生活的曼雲,忽然感到迷失,凝望窗外熟悉的風景,只想越過夢的邊界。末日還沒來臨,在崩壞與覺悟之間,三個平凡人,不言不語,都面對著無可逃避的輪迴。
導演簡介:
馬嘉裕導演及編劇的錄像作品《子非魚》曾獲鮮浪潮2010學生組最佳創意獎;監製及編劇的《Welcome,去哪兒?》獲中國第四屆全國師範院校學生高清暨DV作品大賽二等獎。劇場演出包括《西夏旅館》、《A貨革命》。
獎項:
青年阿飛感到自己是屬於大海的,當了白領上班族卻變成缺水的魚。他自小就跟祖父住在漁船上,一直掛念海裡的日子,終於決定放棄城市的一切,回到海上去。他記得祖父綽號「廣州飛鷹」,開著漁船廣鷹號,自詡是張保仔後人,相當威風。有次他隨祖父出海遇險,更目睹了傳說中的「媽祖顯靈」!
吳兆麟畢業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主修數碼電影及電視,現從事錄像製作及劇本創作。曾擔任鮮浪潮2011學生組參賽作品《關公大戰外星人》的編劇,此創作獲鮮浪潮最佳創意獎及臺北國際數位內容設計競賽數位動態影像創作組金獎。由其執導的短片《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曾引起具大迴響。
故事簡介:
一筆「奪命金」,一次復仇,展現港式警匪片的拼勁。少華、一鳴、肥榮任職解款員,打死不離三兄弟。一次解款期間遇劫,肥榮被歹徒開槍打死,一鳴發覺少華異常內疚,才發現少華欠下賭債,被迫與歹徒裡應外合,打劫自己的解款車。一鳴雖然悲憤,但得知少華欠下賭債被迫就範,體諒其苦衷,決定合力為死去的同袍報仇。
導演簡介:
黃殷俊2008年於香港演藝學院取得榮譽藝術學士學位,由其執導的紀錄片《渡生.無生》揚威多個國際短片比賽,包括第十九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韓國國際電影院校和平電影節 2006 (ICPFF)、墨西哥蒙特雷國際電影節2006,以及西班牙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及電影博覽 (DOCUSUR)。2009年為彭順電影《愛出貓》擔任攝影指導,2010-2012年間於crocs任職亞太區首席攝影師,亦為不同品牌及企業拍攝廣告及宣傳片。曾替獲鮮浪潮大獎2008及學生組最佳電影的《行僧》擔任攝影。
故事簡介:
Michelle一直忍辱擔當愛情第三者,明知不公平,仍甘願「落踏」。舊同學琪琪向她強烈推薦名為「Believe」的心靈成長課程,迷茫的她心想不妨一試,竟然又「落踏」。洗腦課程天天高呼「世界和平友愛正能量!」課堂上她認識了九仔,人生彷彿有了轉機,然而這次她會否讓自己離開牢籠,不再自欺?
導演簡介:
黃綺琳,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藝術碩士,主修電影製作。出版作品包括小說《三喊姻緣》、《潮劍客》及散文集《我很想成為專業填詞人》。2011年簽約成為華納音樂版權旗下填詞人,2012年執導短片《赤鱲角到天水圍是我愛你最佳距離》,同年加入香港電視參與警匪劇《警界線》創作。
獎項:
故事簡介:
小女孩要做探險家,拿著藏寶圖尋寶去,半夜闖進一所貓屋,遇見一位外籍勞工。他負責照料貓屋裡的貓,向小女孩道出每隻貓背後都收藏著不同的人情故事,都有一段已被人遺忘的回憶。一個又一個故事,最後揭露的竟是上兩代的親情牽絆。以為已把往事忘記,回憶卻總是以不同形式被牢牢收藏。
導演簡介:
鄭廣鈿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現為自由創意工作者,執導微電影、音樂錄像、廣告等,同時亦是Poem Pictures創辦人之一。他認為電影能呈現出人的思想,不但希望透過電影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希望能創作出引發觀眾思考的電影。其執導的《尋仁啟事》為突破框框青年行動U-Action2011媒體關懷拍攝資助計劃的入圍作品。曾擔任鮮浪潮2012學生組參賽短片《回憶將盡》攝影。
故事簡介:
一群青年組成樂隊Against the Tide,但前景惡浪滔滔,如何抗逆?主音見利忘義,逕自離隊。Band房所在的工廈被活化,意志也被活埋。鼓手跑去賣保險,供樓養妻。結他手替人作曲謀生,但市場只需倒模複製。以為已經「再見理想」,然而工廈告別騷的晚上,早已遺忘的節拍,又在他們心裡響起。
導演簡介:
嚴尚民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修導演,課餘兼任影評人及主持映後談等工作。執導作品《陳美鳳》更於2013年獲得多項國際獎項,如第一屆華語短片傳媒大獎的最佳校園短片。他認為電影是一種藝術,有著超越真實的力量,不但可呈現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更可透過光影將觀眾帶進電影裡的世界。
獎項:
必須形影不離照顧久病弟弟的Moritz,被逼住進深山的養病小屋,一心只想脫離弟弟重獲自由。某日他走進古樹參天的詭秘森林,遇上被困樹裡的恐怖魔物。一次交易一個願望,Moritz將魔物掘出埋葬,卻發現骨與皮、血與肉,泥土的濕冷蟲蟻的蠕動,萬物本來就是一體。以黑暗壓抑的氣氛訴說生命的躍動。
Bryn Chainey 1986年生於英國,是以柏林為基地的電影人。2006年畢業於澳洲布里斯本格里菲斯大學的格里菲斯電影學院,作品曾被超過九十個國際電影節放映。2010年憑短片《Jonah and the Vicarious Nature of Homesickness》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頒授新進導演獎。
郊區某處電影正在拍攝中,片場小卒被發配路邊,存在意義就是設置路障阻截人車,實際上只是
行行企企百無聊賴,靠一個對講機與外界斷續溝通。我們的鏡頭注視著他,鏡頭裡的他卻不為世界注視。一鏡到尾不剪接沒停頓的十三分鐘挑戰一般人的觀影經驗,奪2013柏林影展短片銀熊獎。
Stefan Kriekhaus 1968年出生,於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攻讀科學與文化研究歷史,並考獲碩士學位。他是德國研究與發展部研究員,自1998年起為自由作家及導演。
Bruno遊走於柏林的大街小巷,尋找城市之神給他的存在指示,直到遇上與他波長契合又神秘率真的女旅客,他終於找到與城市調情的最佳節奏。然而城市一如美人,往往令你又愛又恨,無從把握。動畫剪紙與真人動作相結合,以絕妙鏡頭將城市化作一座遊樂場,譜奏跳脫浪漫的狂想曲。
Erik Schmitt 1980年生於德國的美因茲,於柏林自由大學完成傳播科學課程,2010年起與史提芬‧穆勒合組Kamerapferd,二人的短片《Now Follows》(2010)代表德國電影及德國聯邦電影局於法國康城電影節放映。2012年,二人獲得撥款,於洛杉磯Villa Aurora居留和創作。
瑞典女同志Agnes與女友回家,卻發現老爸忽然多了個甜美青春的菲律賓新妻子。對於突如其來的後母,Agnes非但毫不抗拒,更在父親與女友的視線以外與後母眉來眼去,火花四濺。愈壓抑愈不可擋的禁忌情愫,為嚴寒的北歐雪地注入熱辣辣的東南亞風情。
Maria Eriksson 1986年生於瑞典哥德堡,20歲開始學習紀錄片製作,但隨即創作了首部劇情短片。2009年開始於斯德哥爾摩戲劇藝術學院攻讀電影導演,並於2012畢業,作品《後母的誘惑》為其畢業製作。
這不是《國家地理雜誌》小熊萬里尋親記,而是平凡一如你我他的小城鎮小家庭小男孩終將面對的大事件。一身小熊打扮的小麥司有如初升的朝陽,嫲嫲卻是將逝的落日。無法盛載生離死別的爸爸只能對天真的小孩說:「你太小了。」小麥司也許不理解,卻始終在嫲嫲的枕邊被逼突然長大。將逝之人與初生之人,對照出生命的美好與殘酷。
Sara Kern於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雅那大學戲劇、廣播與影視學院(AGRFT)修讀電影及電視導演。2010及2011年獲葛洛斯曼獎最佳編劇殊榮。《麥司小熊尋嫲記》是她的首部劇情短片。
在示威處處的雅典,醫生K迎來他的退休生活。不過他並不孤單:身穿黑衣的死人親友們經常對他的生活品頭評足,他也樂得在睡房中、在餐廳裡、在墓碑前跟死人們或聊天或辯解。過去的記憶纏繞不散,眼前的現狀動盪不安,醫生K何去何從?舞台劇般的詩意對白與場景,構成一個在世者與逝者共存的異想世界。
Aristotelis Maragkos 1985年生於雅典,從國立雅典理工大學的建築學院畢業後,於倫敦電影學院繼續攻讀電影製作。目前他正準備製作其首部長片,同時為短片和紀錄片擔任導演及製作設計。
高瘦骨感的模特兒身材為人所艷羨,保持黃金比例身型的殘酷代價卻是犧牲食欲,節食瘦身。這個模特兒在攝影棚的休息室丟下乏味難嚥的乳酪,將眼前的一切東西化成食物,椅子牆壁電視什麼都能一飽裹腹之欲。消費社會對女體的嚴苛要求盡在這一恐怖寓言裡。
Moritz Krämer 1980年生於瑞士的巴塞爾,於德國黑森林長大,在德國佛萊堡就學,並於柏林藝術大學修讀錄像與文本。曾於德國各個劇場擔任錄像藝術家、作曲家及音樂總監。2007年起於德國柏林電影與電視學院(dffb)修讀導演,並自2005年起拍攝音樂錄影帶及劇情短片。
有如玻璃一樣透明無瑕的Emily終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卻透過坐輪椅度日的奶奶窺見肉體的衰敗。嬌嫩可人的青春少艾終將變成行將就木的老婦,半熟少女對老人殘酷的質問,預視了她自己將來的共同命運。導演半自傳式夫子自道,在哀怨的大提琴聲中,重現自己少女年代的懵懂回憶。
Ela Gas是波蘭導演及電影攝影師,畢業於愛爾蘭的鄧萊裏文藝理工學院(IADT)國立電影學校(NFS)並取得榮譽學位。《回聲》是她的文憑電影作品,於葡萄牙里斯本及艾斯托利爾電影節奪最佳短片獎,並入選2013愛爾蘭Galway Film Fleadh電影節。
四個好友一同出征卻只有三人活著還鄉。好友慘死的記憶無法忘懷,阿富汗戰場上的恐怖與眼前陽光燦爛的日常世界重疊,退役士兵已無法重投平和安穩的現實生活裡。帶著無處發洩的憤怒與不願面對的自責感,即使從戰場退下,戰爭仍未完結。導演從一退役軍人自殺的真實紀錄取得靈感,探討背負命運之人與內疚感同行的精神世界。
Christoph Schuler 1980年生於德國紐倫堡附近,2008年畢業於紐倫堡科技大學,學習電影、攝影及特效動畫。現就讀於德國慕尼黑電視與電影大學,專攻劇情電視導演。
五十年的鐵幕統治終於倒下,流亡海外的難民重返東歐故鄉,以救濟者身份宣揚自由的重要。與世無爭小村莊表面平靜,戰後的創傷卻像一條暗流,每人都有一段不敢回憶、未能忘記的過去。來自「自由世界」的救援品,能給戰後遺民什麼救助?曾被戰爭扭曲了生命的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救贖?
Anna Hints 1982年出生,修讀文學及民間傳說,並取得攝影的學士學位。2005年起活躍於當代藝術圈,並於愛沙尼亞及海外舉辦其個人及群展。目前正於愛沙尼亞塔林大學波羅的海電影及媒體學院攻讀電影導演。
在一個全民瘋狂的年代,凡人也可殺人如麻而面不改容,常識是否還能如常作用?德國青年與他的待產妻子探訪孓然一身的爺爺,收到一份意料之外的家族財產,同時陷入道德責任的兩難交戰。一個老人留給後代的遺產,揭開一個家族的黑暗史,展露二戰納粹留給後人不能承受的重。
Matthias Zuder 1985年出生於奧地利,於維也納學習電影,2012年於漢堡媒體學院考獲導演文學碩士學位。他的短片獲獎無數,並曾於多個國際電影節上放映。最近正創作其首部劇情電影,預計為德國/奧地利合作出品。
少年足球員毛毛迎來他的反叛期。親生爸爸坐監經年沒見面,平庸的後父無法令他尊重,突然出現的舅舅強悍爽快勇武有力,為他焦躁的生活打開缺口。連舅舅也憧憬的爸爸終於出獄,這會是男孩能夠景仰的男性原型嗎?導演拍出躁動迷惘的青春期,以及斯洛伐克屋邨邊青的社會寫照。
Teodor Kuhn於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演藝學院(FTF VSMU)電影及電視學院修讀電視導演。目前正準備拍攝他的首部長片。
住在瑞士雪山庇護站打黑工的阿富汗少女,為了匯錢回鄉而下山出城。如幽靈般不見得光的難民少女遇上歐洲消費城市的文化衝擊,更跟隨喜愛夜蒲的不良少女,闖進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一日一夜的相處,兩顆寂寞的心互相依靠,在冰天雪地下溶出一絲暖意。勇奪2013年學生奧斯卡外語電影獎。
Talkhon Hamzavi 1979年生於伊朗的德黑蘭,1986年與父母移居瑞士。1998年起擔任醫療秘書學徒,2006年起於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修讀電影,並於2012年考獲電影文學碩士,專攻編劇和導演。
滿懷不安的女子闖進只有男性人員的警局,面對警員欲言又止,最後道出她受到丈夫暴力對待的現實。丈夫被帶到警局對質,為這個家暴案件帶來羅生門式的重重疑點。到底公事公辦的男性執法人員能否理解女性的驚恐與無力?冰冷的法律程序可否保護求助無門的真正受害者?
Stephanie Olthoff 1989年生於荷蘭,於德國慕尼黑長大。2007年高中畢業後,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Open Studio進行一年的電影研究預備,2008年開始於慕尼黑宏觀媒體與傳播大學修讀電影導演,並於2012年憑《不歸之路》畢業。
Joel跟從心理治療師指引,催眠自己入睡,以夢境探索潛藏的自己。整合自我的夢之旅程一如所有冒險故事,以謎一般的手繪圖案作線索,由神秘的夢境使者作導航,經歷各種扭曲詭異的夢之場景,抽絲剝繭解決自己的性別焦慮。以超現實的戲劇元素打造弗洛伊德式的惡夢喜劇。
Jarno Elonen 1978年出生,2009年起於芬蘭阿爾託大學影視及舞台美術系(ELO赫爾辛基電影學院)研究劇情電影導演。《織夢人》是他的大學本科畢業作品。
荒蕪原野上的孤屋,造棺木的男人與他的弱智兒子相依為命。兒子的笨拙動輒惹來暴躁的父親一頓毒打,直到兒子被診斷出患有絕症,父親為兒子度身造棺木,鐵漢終於流露柔情的一面。沉默的父親與無言的兒子以眼神編織既寂寞又動人的故事,勇奪學生奧斯卡獎最佳外語電影殊榮。
Elmar Imanov 1985年生於阿塞拜疆的巴庫,2005-2006年間於Freedonia Filmproduktion學習了六個月電影製作,自2006年起就讀於德國科隆國際電影學院(ifs)。2012年考獲導演文學士學位。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首次思考「死亡」是幾歲的事?八歲男孩見家中老狗將要接受安樂死,他開始想像喪禮與埋葬、自己和爸媽的死亡,對死後世界聯想翩翩 。思考死亡不一定嚴肅沉重,導演重塑自己兒時對死亡的各種想法,借小孩好奇的眼睛及跳躍的思維,為死亡添上一筆黑色幽默。
一夜情的指定對白一般是:「去你家還是去我家?」男人遇上的女人卻答:「不如你去我家、我去你家?」男女交換地址門匙,各自前往對方住處,透過大膽實驗、小心交流,與一無所知的對方隔空了解,原來闖進陌生人的私密領域比身體接觸更親密更刺激。這樣的居家探險會是驚喜處處還是驚嚇連連?
Sylvia Borges 1983年生於德國的林根,2002-2005年間於德國幾家劇院擔任導演助理、舞台經理及青年俱樂部主管,2007年起於德國科隆媒體藝術學院修讀電影。現為廣告導演、選角導演及電影工作坊主管。2013年獲Millbrook Pictures頒發SCHOLARtreat獎。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