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時代,只有男人可以休妻,沒有女人能提離婚。不過,當時還有一所東慶寺,前來投靠的女人只要修業兩年就會重獲自由身。煉鐵的城後及作為人妾的阿吟各有前因,先後入寺,並得睿智長者柏屋開導,幫忙調解不如意的婚姻。另一邊廂,一心想當作家的新手醫生信次郎也來到東慶寺,看見全寺都是不幸的女性,令信次郎有感而發,開始學習替人巧妙解拆孽緣,將慘墮男性魔掌的女人救離苦海。改編井上廈小說《東慶寺花開》,原田真人採用了大量方言以及連珠炮發的對白,令滑稽場面全片穿插帶出喜鬧氣氛,然而電影內裡對體制權威的質詢及對受逼迫者的關懷,依然明顯可見。
1949年生於日本靜岡縣沼津市,早年曾留學英美,替日本《電影旬報》撰寫海外影展與放映報導。1979年以認識的一個影迷和雛妓為藍本,拍出處女作《再見影友》。
原田的電影作品非常多樣化,有改編文學家井上靖的作品,亦有火力強勁的科幻故事。由於工作關係,原田經常往返日本與美國之間,令原田能從透徹的視角觀看日本社會的深層矛盾;他最受外國觀眾認識的《神風72小時》和《涉谷24小時》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其中《涉谷24小時》更為他贏得1997年日本藍絲帶獎的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
2001年憑《狗神》入圍柏林影展競賽部份,2011年作品《母親愛的手扎》為他贏得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2015年他的首齣江戶時代電影《投靠女與出走男》及以戰爭為背景的《日本最長的一天》更為他帶來另一個高峰。
1979 《再見影友》
1984 《疾風》
1985 《盜寫》
1986 《光榮的挑戰》
1986 《危機一發》
1987 《愛人再會》
1989 《機戰兵團》
1994 《斑駁沙漠》
1995 《神風72小時》
1995 《拆局三人組》
1996 《光榮與瘋狂》
1997 《涉谷24小時》
1999 《金融腐蝕列島》
2001 《狗神》
2002 《突入!淺間山莊人質事件》
2005 《自由戀愛》
2007 《魍魎之匣》
2007 《傳染歌》
2008 《空難風暴》
2011 《母親愛的手扎》
2013 《殺手回歸》
2015 《投靠女與出走男》
2015 《日本最長的一天》
深夜,軍裝警察到破舊唐樓調查,赫然發現劏房內吸毒的越南人。調查過程中,軍裝警察被人用攝錄機拍下,鏡頭下呈現的是一部仿紀錄片。軍裝警察由二十多年前從學堂畢業說起,談起當年越南船民的種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各路人馬,旺角佔領區出動的警察,拼湊出另類黑夜風景。
李偉盛,25歲,白羊座,自由業工作者,喜歡寫作、剪接。
揭開鬼魅陰森古靈精怪的包裝,內裏竟然藏著青春燦爛的校園往事!?食豆腐花啃死的芬叔,從紙紮公仔口中得知一個大秘密:愛妻麗嫦不但出軌,奸夫還要是多年不見的摯友腎仔!學校裡的ㄚ叉射擊比賽、冠軍錦旗、破巴士裏的午後……——在芬叔飲孟婆湯前,年少的回憶逐一湧現。
陳家浚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數碼媒體設計系。
《迷幻列車》的Web 2.0版。離不開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的Paul,從家出門喝咖啡的短短路程,每秒都status update、like、tag、打卡、交友邀請。個人生活網路公開,Paul以為的大幸運日原來是大倒楣日。手機世界實體化,以智能生活諷刺反智世代。
Philipp Scholz1984年生於德國,十二歲開始拍電影,至今曾執導超過二十部短片和紀錄片。現於德國漢堡生活和工作。
Loverboy與網友Mausi78相約到停車場車震。想像總是動人,真相卻是殘忍,交友平台與現實世界無法接軌,網戀對象貨不對辦,性格無法兼容,更遑論肉帛相見。寂寞男子尋找一夜溫存,卻只能在期望與失望之間空盪一晚。
Peter Meister生於1987年,居於美因茨、柏林和波士頓,任職導演及編劇。
一男子,一房間,一鏡頭,玩盡十五分鐘。房間裡有兩度門,被困其中的電器技工扭盡六壬,無論如何推門也走不出這個房間。在憤怒與絕望交織之際,超現實畫面在房間頻頻爆發……德國演員及音樂人引爆怪雞創意,自編自導自演這段永劫循環。
Robert Gwisdek1984年生於德國柏林,是一位演員和導演,憑電影《Kohlhaas oder die Verhältnismäßigkeit der Mittel》(2012)、《Drei Zimmer/Küche/Bad》(2012)和《吉房輪迴》(2013)為人所認知。
一個寫不出文章的作家,決定在家中上吊,偏偏放不下眼前一隻籠中鳥,於是暫時放下自殺大計,為了這個微小生命而四出張羅。荒誕而日常的七分鐘,道出兩個生命的交錯。
Hayrullah Eker於1992年,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完成小學教育,從小熱衷戲劇和電影。2014年以全額獎學金入讀伊斯坦堡文化大學傳播設計系,將繼續投入短片製作。
為解決人口老化和經濟蕭條問題,政府推出輔助安樂死計劃,只要將家中廢物老人交給政府解決,每個家庭就能換得一筆補助。狂躁老人推著輪椅進行各種自殺計劃,死也要阻住地球轉。節奏明快的八分鐘荒誕情節,直諷無情的社會現實。
Rodrigo Zarza 生於西班牙塔拉韋拉。受訓成建築師,職業是電影人,專業是拖延大師,不算年輕卻非常準備就緒。以上只有第一和最後那點備受證明。
十四歲的Dora,在教會聚會心不在焉,在家中雲遊太虛,對爸爸的親暱玩笑反應過大,對自己的身形愈來愈擔心,偷嚐抽煙喝酒滋味,典型問題少女的反叛行徑。然而她是純粹反叛,抑或在無聲反抗?以手搖鏡頭追蹤少女生活,近距離探視家庭問題。
Lovisa Lara2014年畢業於冰島電影學院,修讀編劇和導演,同年被選入雷克雅維克電影節talent lab。
Margaret Buhl 2014年畢業於冰島電影學院,修讀製作及導演,同年亦被選入雷克雅維克電影節talent lab。
Moshe所住的老人之家,被打包送走的離世住客有如輪轉,不過他已收拾行李,等待女兒帶他離開,前往另一城市展開新生活。年青導演以超現實鏡頭透視老人之家的種種光怪陸離,以黑色幽默包裝老年生活的冷清無奈。
Yair Fridman1985年生於以色列胡拉塔,2011年於哈密扎沙藝術學院攻讀電影研究。《搬家》是其第二作,於蒙佩利爾Cinemed電影節作國際首映。
Dino從舊鋼琴掘出一團發酵麵糰,將它置入玻璃瓶內,發現它隨音樂響起而有所異動。男人與麵糰暗通款曲,令女友Anna嗅出陣陣出軌意圖。以迷人的意式風情奏出一段怪雞三角戀,贏得康城影展電影基金會創投競賽第三名。
Fulvio Risuleo1991年生於意大利羅馬,於羅馬電影實驗中心攻讀導演,2014年畢業。他亦是連環漫畫家及漫畫作家。
男人從病床醒來,逃出醫院,重拾昏迷前的記憶:原本美麗動人的戀人被病魔折磨得日漸憔悴,提出了最後的請求。失去她的世界已經崩離瓦解,男人重返醫院,為她完成最後一件事……透過零散的敘事碎片,重組一個心碎故事。
George-Alex Nagle是一位英國出身、以悉尼作基地的澳洲獨立電影人,擁有實驗藝術及音樂背景。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美術學院,並於澳洲電影電視廣播學校影視藝術碩士課程修讀導演。
當抗爭成為日常,還可如何正常生活?1984年,英國政府關閉多個礦場,逼使工人罷工抗爭。Llewelyn既是工人亦是丈夫和父親,到底是與夥伴並肩作戰,還是為兩餐而成為叛徒?一顆雞蛋走向高牆,沒有激昂場面,卻更顯現實冷酷。
Emilio Gamal Boutros來自法國西南部的小村莊,2009年於波爾多蒙田大學攻讀電影理論,兩年後赴英國於伯恩茅斯藝術學院電影製作課程攻讀導演。曾創作及執導多部短片和廣告。
2014年的伊斯坦堡,街頭的反政府抗爭與女醫護人員Asli的中產生活本來毫無交集,直至警察闖入醫院,Asli包庇示威者逃走,從此安穩生活出現裂縫。不談高遠的政治理念,只聚焦危機當刻的人性反應,以緊湊的節奏及流麗的剪接,贏得德國攝影獎2015最佳剪接、意大利第9屆River電影節最佳短片。
Ilker Çatak1984年生於德國柏林,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完成高中,再返柏林修讀影視導演,2012年起於漢堡媒體學院碩士課程攻讀電影導演。作品《Where We Are》曾入圍2014學生奧斯卡獎。
來自史蒂芬‧京的短篇小說。Monika為了逃離丈夫,駕車直奔她嚮往的意大利,途中載上截順風車的聾啞女子,並向她盡吐心中怨恨。其後丈夫出現,啞女消失,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鏡頭於現實與幻影之間擺盪,故事陷入迷離懸疑之中。
Johanna Thalmann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2001至2003年於倫敦參與後期製作工作,2003/04年度入讀丹麥歐洲電影學院,2005年起就讀慕尼黑電視與電影大學導演課程。目前於慕尼黑任作家和導演。
Desmond效忠的宗教組織於農郊追捕異教徒,對背叛者亦絕不容情。當組織殺害婦孺,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觀,終於決定叛離,護送一對小姊弟穿越荒野,投奔自由,自己亦踏上救贖之旅。以蒼茫景色拍出懾人氣魄。
Raphaël Crombez2014年於比利時LUCA藝術學院(布魯塞爾聖盧卡斯校區)獲視聽藝術碩士學位。年少時看過的電影如《沙漠梟雄》、《人生交叉剔》及《的士司機》啟發了他學習拍片的渴求。
曾是演員的美麗妻子現今臥病在床,空有一顆躍動的心,卻只能對著錄音機呢喃戰時的回憶;在她身邊的是情感壓抑的丈夫,記憶紊亂的老太太,還有嚮往未知大海的兒子。佈滿裂縫的天花板和牆身,透露戰爭的痕跡以及家庭的碎裂。
Mohamed Sabbah是一位年輕電影導演及演員,喜歡創造幻想世界和人物,透過燈光和肢體語言表達感性。其作經常處理議題如不可能之愛、身體的關係及對自己的城市貝魯特的觀察。
片名典出《聖經》,為彼拉多向民眾展示全身被鞭、頭戴荊棘的耶穌時所說的話。患病的母親,就是少女背負的十字架,在燭光明滅之間,二人透過靜默而交換生命的沉重。黑白畫面、環境雜聲、敲鐘般的鋼琴,將單調壓抑的日常生活,蒙上一層宗教式的寧謐。
Dimitar Kutmanov1988年生於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2012年於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以一等成績獲電影研究(榮譽)文學士學位。畢業作品《A Taste of Water》曾於歐洲及俄羅斯的電影節放映。其後於蘇格蘭影視學院完成電影導演碩士課程。
憂鬱善感的男孩,不忍直視宰殺動物的殘酷,拒絕承繼家族的屠場事業。無法從父親得到溫存,只能從母親留下的果樹汲取溫暖,最終卻為滿足父親期望而手染鮮血。在長不出果實的蘋果樹下,魔幻與現實互相交織,成就波蘭的冷峻詩意。
Piotr Zlotorowicz1982年生於波蘭登布諾,畢業於茲傑辛的西波美拉尼亞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及洛茲電影學院電影導演系。其短片作品曾獲多個獎項。
失聰女子Ava忍痛把患腦退化症的母親送進老人之家。既要忍受分離之苦,亦要看著母親記憶漸失甚至遺忘自己,Ava痛在心裡口難開,甚至封閉自己,將剛相識的友善男子拒諸門外。由失聰女演員Hillary Baack擔綱,無言演繹聽障世界的喜怒哀樂。
Eric Otten於西雅圖出生及成長,其後赴橙市查普曼大學道奇學院攻讀電影製作,花了四年時間編寫及創作不同類型和題材的短片。現居洛杉磯並從事獨立電影製作。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