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杜琪峯專訪 為香港電影業出一分力

文/ 鄧龍傑

 

 

報章:經濟日報

日期:2015-11-25

 

薪火相傳,讓有志於影像創作的青少年作短片交流及比賽平台的「鮮浪潮國際短片展」,今年已是第 10 屆,發起人兼顧問杜琪峯說:「一定要做落去,到今日我的熱情未熄過。」他心中未熄的不止是對鮮浪潮的熱情,其實是對香港電影、我城年輕人的期望從未熄滅。

 

香港藝術發展局於 2005 年開始舉辦「鮮浪潮短片競賽」,為本地對電影有濃厚興趣或具潛質的電影新人類,提供接受資深導演及創作人的指導,以至創作及展示作品的機會。回望 10 年,杜 Sir 說:「最大轉變是當初只得十幾廿人參加,到今屆就有 330 人參賽。另外,以前很多年輕人問如何入行,有了鮮浪潮後,可能因比賽導師就是來自電影界,很多參賽者因此有機會入行。」

 

他總括十年來的比賽作品,並提出建議:「通常如果那年香港社會政治有大事,就有很多人拍七一大遊行;如果冇咩大事發生就拍愛情,可能他們都處青春期,對這些題材較有感受。整體我覺得未夠瘋狂未夠闊,其實生活每一點滴都很緊要,香港有很多嘢可以描寫,可以從某一點反映整個香港,或者人生、愛。小朋友唔需要一開始就係大師,做到少少嘢令人感動就得,要從真實的世界去諗、要親切,有時參賽作品較為虛無。」

 

為讓新秀實戰,杜 Sir 還起用 3 位鮮浪潮得獎導演合拍電影《樹大招風》,預計明年公映。「你唔畀機會,他們就冇,一定要提供出路。不是參加了鮮浪潮便是完結,需要持續栽培,一方面邊比賽一方面真的讓他們進入社會,因為冇第二個 step,成件事就唔夠力。《樹大招風》由籌備到拍完約 4 年,由游乃海監督,我睇完就同他講意見,再由他與他們修正,每個人都改了十幾廿次。同『湊』其他新導演差不多,我仍是注重創作,要他們自己拍想拍嘅嘢,而唔係跟我杜琪峯去諗,製作時間長的原因也是花在創作上。《樹大招風》後,正物色第二批(導演)去拍,希望下次不用 4 年。」

 

當然,10 年來外間對鮮浪潮也有批評,杜 Sir 大方說:「最重要是批評要有理據,如果講得啱,我們便立即修正,冇理由錯都繼續。我們都冇利益,電影界導師都係義工,任何人有意見,直接寫畀我,『炳』我都得,冇所謂,只要令件事有進步就得,合情合理嘅一定改。」

 

訪問當日,杜 Sir 匆匆趕來,據悉他做完一批鮮浪潮的宣傳訪問便要趕赴澳門工作。杜 Sir 為推廣鮮浪潮的瞓身程度,不比自己執導的作品少。本身工作已夠繁重,仍抽時間參與鮮浪潮,他指從未有一刻打算放棄:「一定要做落去,到今日我的熱情未熄過。亦須對社會有回報,我作為電影人,唔識做第二樣嘢,當然電影圈大把人叻過我,只要我仲有能力,應為香港電影業付出一些力量,只要精力仲可以應付就繼續,如果精神及時間唔得喇,都會搵接班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