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天

Prev Media
Next Media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節目分類:舊時代影子、新時代起步

 

故事:正直青年程志高與比他年長的慣性小偷老鼠仔共住一間天台木屋。孤女小紅被迫當娼,遭警察追捕。高挺身認作紅丈夫。為防警察上門調查,紅不得已暫住二人家,與高日久生情。戰爭爆發,高被日軍拉伕服苦役。戰事結束,高因殘廢而拒與紅重逢,繼而訛稱已婚,最後紅用真愛感動他。

 

《七重天》是楚原任編劇的第三個劇本,這三部片的導演都是他入行的第一個師父吳回。首兩個劇本都改編自本地小說[1],《七》片則改編自美國導演法蘭波西傑(Frank BORZAGE)在1927年拍攝的默片[2],難度相對較高:除要重新編寫過全部對白外,人物的行為方式和日常生活細節都需要作出調整(原版的背景是巴黎,更多出一份浪漫的異國情調)。不說別的,光是片名指的那很富舊時歐洲建築色彩的七層樓子,和相連兩棟樓子之間的木版走道設計,便不容易處理。楚原(和吳回)聰明的地方,是不僅把樓子改成香港的戰前舊樓,還把男主角Chico住在頂層的房子改成程志高(謝賢飾)與老鼠仔(吳回飾)在舊樓天台僭建的木屋,既符合香港當時經濟落後、大多數人口都是入不敷出的勞動階層的現實情形,也更貼合「天堂」的寓意。志高與老鼠仔的職業從洗街工人改成繪畫巨型廣告畫的工匠,大部分時間都要在棚架上工作,則解釋了他們為何不畏高,可以在天台通往對面樓全叔夫婦(黃楚山、葉萍飾)家的木板走道上來去自如,也合理化了他們如何目睹二姑(陶三姑飾)強迫小紅(南紅飾)賣淫和虐打她的惡行。另一個重要的改動,是加強了老鼠仔的戲分,把他從原版的鄰居好友改成與志高的沙煲兄弟;而更有趣的,則是寫後者雖比志高年長,卻事事要聽命於他,接受他灌輸做人必須正直和誠實的訓誨(二人的關係,不知有否啟發秦劍後來在1960年拍攝的《難兄難弟》?)。BORZAGE的原版主題是彰示人性中的勇氣與愛情的偉大。楚原的劇本保留了這兩點,但更強調的是戰爭的殘酷與希望之重要。片中一句台詞:「戰爭帶畀每個人都係災難,(但)等到全世界和平嗰時候就有好日子過」被重複了起碼四次;但那不是楚原作為編劇的累贅,而是他迫切地想強調、出自一種年輕的衝動的一個重要信念。這項主題放在當時二次大戰只結束了六年多的香港地,相信觀眾是有很強共鳴的。這方面比原版大量描述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士兵的英勇無疑優勝 。

 

看得出《七重天》的成本十分有限,謝賢和南紅又是新人(才分別20和22歲),很青澀。但兩人的青春氣息與單純本質,加上台前幕後有目共睹的摯誠與投入,卻完全克服了製作上的簡陋,直接打動人心。小紅要離去、羞怯的志高開不了口叫她留下、與最後小紅用真情說服志高面對困難、重返「七重天」的兩場戲,在直覺(Gut level)上也可以說比原版更富感染力。

 


[1] 第一個劇本是《一片飛花》,改編自傑克(原名黃天石)的原著,用的筆名是張楚原。第二個是《勾魂使者》,改編自小平原著的《女飛賊黃鶯》故事。年份都是1956,連同《七重天》,三片分別在5、6、8月上映。楚原在那一年還當了兩集《寶蓮燈》(也是吳回導演)的副導演,一出道已經精力充沛,十分多產。

 

[2] 粵語片從不同的外國電影裡掇取題材以至故事,再加以本地化拍成電影,是很常見的事情,很多時甚至不避嫌,直接採用原版在香港公映時的中譯名來做片名(最「著名」的是1955年的《後窗》)。這時期(全球)均未有廣泛的知識版權意識,故不應以「抄襲」視之。